2023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7月11日专为备考2023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消毒牛奶的卫生质量应达到《巴氏杀菌乳》(GB5908—1999)的要求。()
答 案:错
解 析:消毒牛奶的卫生质量应达到《巴氏杀菌乳》(GB5408.1—1999)的要求。
2、酪氨酸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
答 案:错
解 析:色氨酸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
3、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答 案:错
解 析: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选题
1、当平均摄入量或中位摄人量在AI以下时,则()判断群体摄人不足的程度。
- A:不可能
- B:可能
- C:不知道能否
- D:能
答 案:A
解 析:当平均摄入量或中位摄人量在A1以下时,则不可能判断群体摄入不足的程度。营养素的AI和EAR之间没有肯定的关系,所以不可能从Al来推算出EAR。
2、关于老年人的蛋白质代谢,说法正确的是()。
- A:易发生负氮平衡
- B:易发生正氮平衡
- C:处于零氮平衡
- D:膳食蛋白质难以改变氮平衡
答 案:A
解 析:老年人由于体内细胞衰亡和体内各种代谢不可避免的丢失蛋白质,以及随机体老化,体内分解代谢的加强,氮的负平衡就难以避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
- A:树立社会主义劳动态度
- B:为人民服务
- C:集体主义
- D: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答 案:B
解 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多选题
1、当某个体的实际观测摄入量高于UL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对健康有危害
- B:一定会对健康有危害B
- C:必须降低摄入量
- D:不会对健康有危害
- E:必须提高摄入量
答 案:AC
2、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疾病发生率有关的是()。
- A:胰岛素抵抗
- B:糖耐量减低
- C:高胰岛素血症
- D:神经管畸形
- E:高血压
答 案:ABCE
解 析:近年来,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倍受关注,研究证实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与成年后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有关,是除吸烟、饮酒和其他危险因素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3、下列属于营养改善项目报告制度的是()。
- A:工作进展报告
- B:评价报告
- C:总结报告
- D:经费报告
- E:人员报告
答 案:ABCD
主观题
1、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2、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简答题
1、李某,男,72岁,退休,下表是其一餐食谱,请计算该食谱提供的营养成分,并进行初步评价。李某一餐食谱
答 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70岁以上老年男性能量推荐的RNI是1900kcal,蛋白质75g,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钙、铁的A1每天分别为1000mg、15mg,锌的RNI每天为11.5mg。维生素A、维生素C的RNI分别为800μgRE、100mg。 脂肪=1900kcal×25%÷9kcal/g=52.8g 碳水化合物=(1900kcal-759×4kcal/g-1900kcal×25%)÷4kcal/g=281.3g 老年人午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40%左右,因此,午餐提供的能量=1900kcal × 40%=760kcal,蛋白质=75g×40%=30g,脂肪=52.8g×40%=21.1g,碳水化合物=281.3g×40%= 112.5g。 对其午餐进行营养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见下表。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表
该老年人午餐中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小于目标摄人量的10%,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大于目标摄入量的10%,因此该午餐应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量,钙的摄人量小于目标摄人量的10%,应该适当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人。
2、新生儿佝偻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
答 案:对佝偻病的预防要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其对早产儿、双胎、人工喂养儿及冬季出生小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给予维生素D制剂强化。有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钙。除提倡母乳外,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AD强化牛奶喂哺。
3、下列属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是()。
答 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高血压;②高脂血症;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④超重和肥胖;⑤糖尿病;⑥吸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