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9月24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社会工作者小捷在入职初期,发现自己的一些观点受到同事们的质疑,开展实务时也不知从何处入手,根据《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小捷最恰当的做法是()。
- A:以遵守机构规章制度为前提,公开反驳同事们的质疑意见
- B:以保护服务对象权益为前提,坚持按自己的观点开展服务
- C:以遵循专业工作原则为前提,主动与同事们讨论工作思路
- D:以维系同事之间关系为前提,匿名向负责人投诉有关同事
答 案:C
解 析:我国现行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2012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该指引旨在推动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引导社会工作者积极践行专业价值理念、规范专业服务行为、履行专业服务职责。该指引涵盖了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五大核心议题: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 象;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并做出新贡献。根据十九大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更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领域是()
- A:劳有所得,为下岗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 B:病有所医,为患病人士提供咨询治疗
- C:弱有所扶,为困境群体提供社会服务
- D:幼有所育,为学前儿童提供文化教育
答 案:C
解 析: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更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领域是C。
3、儿童阶段社区工作者小王最近经常看见社区内有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晃来晃去,他上去询问,得知这个孩子因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他便将孩子带回社区的工作服务机构中,联系其父母将其送回家中。案例中社区工作者维护了这个孩子的( )。
- A:生存权
- B:发展权
- C:受保护权
- D:参与权
答 案:C
解 析: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即依法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全体社会的特别爱沪,使其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影响的权利。本题考查的是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鉴别环竟安全爿否的能力,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可根据案例与相关法律规定来理解塞一权利。
4、社会工作者小林是养老院新入职的员工。在入职第一周,督导者老杨向他讲解了养老院里老人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兴趣爱好。老场的讲解内容属于()。
- A:行政性督导
- B:教育性督导
- C:支持性督导
- D:调解性督导
答 案:B
解 析: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例如,当被督导者不太熟悉老年人服务时,督导者要告诉他老年人面临老化时期价值态度会转换,要发展更乐观的态度,将那些鄙视、厌恶、绝望等负面印象转化成能表达老年人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陈述。根据题干,老杨向小林讲解了养老院里老人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兴趣爱好,属于教育性督导,故选B。
5、社会工作者负责对“困难家庭支持项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该评估属于()。
- A:需求评估
- B:过程评估
- C:效果评估
- D:影响评估
答 案:B
解 析:过程评估关注方案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和人数的变化,服务方案中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是否按照预定的日期进行。结果评估主要测量的是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故选B。
多选题
1、评估是指对个案工作的服务效果和效率进行评定,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 B:由社会工作者本人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
- C: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
- D:由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评估
- E: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
答 案:ACE
解 析:经常采用的评估方式有: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评估的方法。理解掌握三个对服务工作进行评估的不同主体。
2、一个良好的社会政策要满足( )基本要求。
- A:它能满足社会所有人的需要
- B:它符合社会福利的价值
- C:它能得到所有相关专家的认同
- D:它能够被贯彻落实
- E:在各地的贯彻中能达到同样的良好效果
答 案:BD
解 析:一个良好的社会政策至少同时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它符合社会福利的价值;第二,它能够被贯彻落实。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良好的社会政策的特征。注意从合理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来理解。
3、黄阿姨今年65岁,育有一子一女,老伴去世得早,儿子长期在国外工作。从建立非正式照顾系统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可动员照顾黄阿姨的人员有()。
- A:黄阿姨的女儿
- B:黄阿姨的朋友
- C:黄阿姨的邻居
- D:助餐服务送餐员
- E: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工作者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考查非正式照顾。社区照顾模式认为,社区内存在着许多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对社区成员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精神、物质、服务方面的支援。如家庭、亲朋好友、邻居提供的关照便是非正式照顾的表现。社区照顾十分重视动员这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非正式照顾者系统,鼓励他们参与并提供帮助,并将他们与正式的社会服务结合到一起,建立有效的照顾网络,以支援和协助人们解决困难。
4、“员工帮助计划”是某企业为员工设计的系列福利支持项目,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社会工作者小林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企业“员工帮助计划”的需求评估。关于这项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小林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
- B:小林的调查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没有影响
- C:理论假设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
- D:调查结果可发现企业员工的特殊需求
- E: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数据资料
答 案:ACD
5、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 )。
- A:当地风俗与习惯
- 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 C:个体主观体验
- D:统计学标准
- E:行为适应性标准
答 案:BCDE
解 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①个体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②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行为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③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行为,否则就被视为有偏差的行为。④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反之就是偏差行为。题中,可用社会规范与价值和行为适应性标准来判断小涛的行为属于偏差行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