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8月30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随着志愿者参与机构服务类型与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更好地规范志愿者的责任和权利。从志愿者管理的“工作发展与设计”角度出发,机构应完成的工作是()
- A:制定志愿者服务动机评估方案
- B:编写志愿者服务岗位说明书
- C:规范志愿服务档案建设
- D:完善志愿者表彰办法
答 案:B
解 析:工作发展与设计的重要任务是撰写“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帮助志愿者了解工作任务、工作需要的技能、需要完成的工作成果等。
2、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
- A:服务对象的存在
- B:社会工作者
- C:社会工作价值观
- D:专业助人方法
答 案:A
解 析: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没有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工作对象,社会工作也就失去了必要性。
3、将社会政策转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是()。
- A:社会工作
- B:个案工作
- C:社会工作行政
- D:小组工作
答 案:C
解 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②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③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4、某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正在筹备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秘书处决定授权各部门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秘书长将任务分解后指派给相关职能部门,并根据工作量授予部门主管人员使用调配权,为了保障授权的有效性,秘书长还需要做的工作是()。
- A:明确各部门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 B:要求各部门在过程中互相配合
- C:加强各部门的过程性监管指导
- D:组织各部门进行活动方案论证
答 案:A
解 析:社会服务机构主管可授权的内容包括:一是分派任务。即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机构主管在任务分派时必须考虑分派给具有执行权力的下属(秘书长将任务分解后指派给相关职能部门,体现了分配任务)。二是授予权力。在任务分派出去之前,权力应当作为能够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而进行授予,目的是保证下属能良好地运用权力、完成任务(根据工作量授予部门主管人员使用调配权,体现了授予权力)。三是明确责任。机构主管将权力授予下属的同时,还应告知下属对分派的任务和接受的权力所要担负的责任,这些责任不仅包括执行过程,也包括及时汇报、沟通和协调。故选A。
5、关于社会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
- B:社会工作通过服务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 C: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 D: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主要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
答 案:D
解 析:D项,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
多选题
1、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新进入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训练
- B:它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来进行专业训练
- C:在督导中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
- D:通过督导可以使被督导者提高专业技巧确保服务质量
- E:在咨询式督导中,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及其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和责任
答 案:ABDE
解 析:不同的社会督导类型中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责任分担也不相同,有些督导类型中被督导者会承担更多责任,C选项不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督导。理解社会工作督导的定义与作用。
2、下列成语中,用来形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有()。
- A:命中注定
- B:近朱者赤
- C:愚公移山
- D:入乡随俗
- E:因地制宜
答 案:BCDE
解 析:本题考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A选项:命中注定,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故错误。B选项:近朱者赤,说明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C选项:愚公移山,说明人类能够改变环境。D选项:入乡随俗,说明人类要适应社会环境。E选项:因地制宜,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以及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3、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关于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业人员小李,已缴失业保险费2年,此次失业最长可领取失业保险金12个月
- B:失业人员小陈,已缴失业保险费5年,此次失业最长可领取失业保险金15个月
- C:失业人员小贾,己缴失业保险费9年,此次失业最长可领取失业保险金18个月
- D:失业人员小孙,已缴失业保险费11年,此次失业最长可领取失业保险金20个月
- E:失业人员小张,已缴失业保险费15年,此次失业最长可领取失业保险金24个月
答 案:ACE
解 析:《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4、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的结案阶段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 A: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
- B:与服务对象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 C: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关于结案的安排
- D:服务目标未完成但服务期限已到,应当结案
- E:可以酌情延长服务间隔时间
答 案:ABCE
解 析: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顺利面对服务工作的结束,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①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束做好准备;②巩固服务对象在已经开展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③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④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结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不同形式①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即在最后一次服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根据双方商讨的结果直接告诉服务对象要结束服务;②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服务间隔时间,让服务对象逐渐适应个案工作的结束;③变化联系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个案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把面对面的直接服务转变成非面对面的一般帮助。
5、以下对社区工作的巩固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社区中新组成的各类小组朝气蓬勃
- B:居民带头人积极努力并充满理想
- C:社会工作可以仅由居民带头人完成
- D:居民带头人的工作兴趣会因社区普通居民不太支持社区工作而降低
- E:居民带头人会因社区普通居民不太支持社区工作而发奋工作
答 案:ABD
解 析:在巩固阶段,社区中新组成的各类小组朝气蓬勃,居民带头人积极努力并充满理想,但是他们的工作兴趣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大,一些居民期望过高,社区普通居民不太支持社区的工作、不愿意承担责任、乐于享用社区服务等原因而降低。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巩固阶段的特点。了解巩固阶段的特点及由此特点而进行的相关行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