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初级) → 2023年05月02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年05月02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05/02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5月2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服务对象从弱势群体扩展到其他有需要的人士。 根据服务对象拓展的趋势,社会工作可以将其纳入服务范畴的是(  )。

  • A:吸食新型毒品的成瘾者
  • B:下岗失业者
  • C:新进城的务工人员
  • D:需舒缓压力的企业高管

答 案:D

解 析: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困难群体和弱势团体,首先要帮助解决的是他们在基本生活方面的困难,后来,社会工作除了依然关注这些最困难群体之外,也关心在非物质生活领域遇到困难的人。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重要障碍的人,在职业生活中遭受沉重压力而心理上、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的人士等。这样,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扩展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

2、韩雨是一名留守儿童。据他所描述,他的母亲远在深圳打工,从他一岁后几乎就没有怎么见过妈妈。在韩雨三岁以前,主要是由他的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请问题目中,韩雨在婴幼儿阶段面临()问题。

  • A:弃婴
  • B:哺乳
  • C:母爱剥夺
  • D:自闭症

答 案:C

解 析:母爱剥夺,通常是指母亲与子女的互动不足,以及一些导致亲子互动不充足的情境。母爱剥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①母亲照顾婴儿的时间较少,母亲外出工作或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②父母关系紧张导致的母爱的缺失,如离婚或分居造成的母亲与孩子的分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③婴儿被母亲遗弃或母亲去世等原因,使孩子成为弃儿或孤儿,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毁灭性的创伤。

3、社区工作者接触居民,在维持对话过程中,多种技巧可以被运用,其中积极主动地发问、理解和测试,社区工作者要能够跨越年龄、性别、信仰、种族乃至家庭背景差异,去理解居民的内心世界,能够感觉到居民的感觉,此属于( )技巧。

  • A:聆听
  • B:同理心
  • C:分享感受
  • D:体谅

答 案:B

解 析:同理心,也叫同感,感同身受,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知识点:会谈

4、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基本需要之间的层次与顺序并不重要
  • B: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与受到别人的尊重
  • C:需要层次论较注重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
  • D: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后,安全需要会增强

答 案:B

解 析: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就读初中一年级的小明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社会工作者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他提供服务,协助小明了解他出现紧张情绪时的处理方式,对新事物的感知方式和动机的形成模式等内容,帮助他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上述内容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该模式的( )治疗技巧。

  • A:现实情况反思
  • B:人格发展反思
  • C:心理动力反思
  • D:直接影响反思

答 案:C

解 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反思,人格发展反思和心理动力反思。其中心理动力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题目中,社会工作者协助小明了解他出现紧张情绪时的处理方式,对新事物的感知方式和动机的形成模式,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采用了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中的心理动力反思技巧。

多选题

1、小李是一名初中学生,父亲经常酗酒,喝醉后就会对母亲和小李进行殴打,致使小李与母亲身上经常有块块青肿甚至流血。社区的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对这一家庭进行家庭服务,在小李与社工进行面谈时,小李透露自己想要杀死父亲的欲望,并告诉社工自己已经在家中藏了一把刀,如果父亲再次殴打自己与母亲他就拿刀反抗。在此情况下,社工应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下列选项中对于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 B: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阻止服务对象的破坏行为
  • C: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对社会工作者的无意伤害
  • D:可以迅速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 E:可以迅速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答 案:BC

解 析: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不仅对于服务对象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阻止服务对象的破坏行为,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对社会工作者的无意伤害。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可以起到的作用。可根据案例理解其作用。

2、小李是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怀孕7周,男朋友听说此事就要求她去流产,否则就跟她分手,她目前非常困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找到社区的社工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接受了她的求助,在结案时,她决定去流产并与男友分手,对此,社会工作者对她以后的生活做了追踪。追踪的任务主要是(  )。

  • A:使服务对象逐渐适应服务工作的结束
  • B: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
  • C: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
  • D: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 E:在追踪过程中增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

答 案:BCD

解 析: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二是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三是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追踪的任务。理解掌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

3、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发展,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需强调和贯彻:(  )。

  • A: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 B: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 C:致力于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
  • D:致力于提升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 E:致力于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答 案:ABCE

解 析:致力于提升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的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小组工作中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  )。

  • A:工作内容
  • B:劳动合同期限
  • C:劳动报酬
  • D:试用期条款
  • E:劳动纪律

答 案:ABCE

解 析:ABCE

5、在下列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中,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有(  )。

  • A: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工作中的重要伙伴
  • B:工作中应当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 C:使用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
  • D: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
  • E:可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

答 案:AD

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接纳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8选项不选;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要注重个别化原则,C选项不选;除非万不得已,即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由社会工作者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E选项不选。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各项表现。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