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碳排放管理员 → 2023年07月30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

2023年07月30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

2023/07/3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7月30日专为备考2023年碳排放核查员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多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品牌建设、扩大社会效益等非履约目标。

答 案:错

2、碳排放权交易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特定范围内合理分配碳排放权资源,降低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

答 案:对

3、碳信用的计量单位为碳信用额,一个碳信用额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当量。

答 案:对

4、建立抽样计划是一个一次性制定的过程

答 案:错

解 析:建立抽样计划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核查中, 当发现温室气体信息和数据有实质性偏差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时, 应对所选择的抽样方法和信息样本做出相应的更改。

单选题

1、“十一五” 规划纲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 标。 国家提出并实施( ), 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监测体系、 考核体系和目 标责任制, 颁布了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 A:节能减排计划工作方案
  • B:保护环境综合性工作方案
  • C: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答 案:C

2、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但是北京地区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

  • A:5%
  • B:10%
  • C:8%
  • D:1%

答 案:A

3、现场核查一般可按照召开见面会介绍核查计划、()、召开总结会介绍核查发现等步骤实施。

  • A:真实性进行验证
  • B:现场收集和验证信息
  • C:现场验证

答 案:B

4、碳足迹是指()引起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 A:企业或者个人
  • B: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
  • C:生产或个人
  • D:个人活动

答 案:B

多选题

1、核算边界包括()。

  • 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
  • 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
  • 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
  • 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

答 案:ABCD

2、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

  • A:ISO14064-1
  • B:ISO14064-2
  • C:ISO14064-3
  • 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答 案:AD

3、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应遵守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 A:相关性
  • B:完整性
  • C:—致性
  • D:准确性
  • E:透明性

答 案:ABCDE

4、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必须量化
  • B: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必须文件化
  • C:温室气体量化的结果必须具有可再现性
  • D:温室气体的量化方法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答 案:AD

主观题

1、国家给出了区域电力排放因子,但是在执行MRV课题时,也看到了国家出台的每个省的排放因子,这样,从国家的角度,为了数据可比,肯定要用国家的因子,但从各个省份上来说,是不是自己省份的排放因子更加准确?

答 案:采用国家给出、并不断更新的区域电力排放因子。

2、核查机构如何对核查结果进行审查?

答 案:核查中,可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如对数据进行交叉检查,以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抄写错误;对历史数据进行验算;或对证明某项活动的文件进行交叉检查。
a)寻求根据:通过追溯原始数据的书面材料来发现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中的错误。例如:对用来计算报告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外购燃油数量,通过付款部门保存的供方发票进行核实。由此断定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都是有依据的。
b)验算: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c)数据追溯:通过交叉检查原始数据记录检查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有无遗漏。例如:对测量多个排放源所测得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检查,以便核查者核实所有排放源都纳入了清单之内。
d)确认:寻求独立第三方的书面确认。这可以用于核查者无法进行实际观测的情况,例如:对流量计的校准。

3、如果企业有自己实测的排放因子,且跟缺省排放因子有差别时是否可采用实测排放因子?

答 案:企业有实测排放因子时可选用实测,但在报告中需说明实测仪器、测量方法及方法相关依据等。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