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6月26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播音这一事物是由播音员,稿件,所组成的?( )
答 案:错
2、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 )
答 案:对
3、坚持真实的原则,口语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答 案:对
单选题
1、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指()。
- A:刊播广告的功能
- B:提供娱乐的功能
- C:引导舆论的功能
- D:报道新闻的功能
答 案:C
解 析:唐纳德.肖(DonaldShaw)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MaxwellMcCombs)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媒介通过设置某些议题,通过对报道内容的选择、对报道方式的运用等,有目的、有意图地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特定的事物、议题上来,以引发公众关注、谈论这些话题,而给公众提供值得讨论的话题正是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媒介议程设置功能越强,引导舆论的能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因此,议程设置功能也是一种舆论引导功能。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在组织上实行()。
- A:民主协商制
- B:逐级审查制
- C:逐级申报制
- D:民主集中制
答 案:D
解 析: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①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②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3、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 A:社会主义价值观
- B:社会主义法律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D:新闻业务知识
答 案:C
解 析: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中央为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
多选题
1、下列对我国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 A:三个服务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 D: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自觉地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答 案:ABD
解 析: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①“双百”方针,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④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自觉地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C项,新闻工作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记者应尊重公民和法人的(),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 A:肖像权
- B:名誉权
- C:隐私权
- D:荣誉权
答 案:ABCD
解 析:《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尊重个人隐私权、肖像权,不揭人隐私,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3、新闻价值要素之显著性的全面含义包括()。
- A:新闻人物的显著性
- B:新闻地点的显著性
- C:新闻事件的显著性
- D:新闻背景的复杂性
- E:报道时间的紧迫性
答 案:ABC
解 析: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重要标准。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包括:①时新性;②重要性;③显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显著性是指事实信息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知名程度。
主观题
1、新闻报道必须忠实反映新闻事实,因此不具有倾向性。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报道是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二者统一于事实。
(2)事实第一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报道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报道者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报道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3)新闻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产生原因是: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他们的要求,为其根本利益服务;新闻倾向性中最明显的是政治倾向性。
2、请辨析文艺创作中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答 案: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内在要求。
(1)主旋律并不是指某种题材,而是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主旋律,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狭隘地理解主旋律的倾向。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大力弘扬主旋律,进一步拓展主旋律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主旋律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和时代的最强音。
(2)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提倡多样化。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主旋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形式、手法、风格去表现,它本身是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而是要与主旋律相呼应、
相和谐;多样化应该健康向上,不能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东西。
要多样化地唱响主旋律,多种题材、主题、样式、风格相互促进,文艺园地才能百花盛开。弘扬主旋律需要寓教于乐,提倡多样化不能降格以求。
3、新闻媒介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新闻媒介有五大功能:
(1)报道新闻,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是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新闻媒体的其他功能都依附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新闻媒介如果不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或者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就不可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这一点而言,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新闻媒体沟通信息,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手段,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可以发挥、承担的宣传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且可以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新闻媒体的宣传通过社会舆论获取力量,又通过宣传来形成新的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新闻媒体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从而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知识的传播主要由新闻报道和一些专栏来承担。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
新闻媒介还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人们的欣赏兴趣,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丰富业余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新闻媒介提供娱乐的质和量也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要办好新闻媒体,投入的确很大,但如果办得好,它的利润也是可观的。新闻媒介具有商品性,同一般企业一样,需要自负盈亏。在发行、广告等方面,新闻媒介创造了不少的利润,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论述题
1、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
答 案: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民主与法制,既是舆论监督机制运行的先决条件,又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的实施与效果呈现,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实践体现。舆论监督的进步与发展,反映了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与发展。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传达意见的渠道和参政议政的渠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培育公民的法制意识,保护公众积极的参政议政热情,加强公众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活动实际上是与社会民主的观念和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会民主在观念上的认同和制度上的保证,舆论民主和舆论监督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
答 案:(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积极影响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使三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同时,电视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将来自专门制作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且能够将家庭或个人通过简单的摄录方式而获得的节目或信息实现共享,这使得节目和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此外,电视台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通道真正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资源的组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变革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应力范围,增加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收益。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创新,而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电视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
①时效性滞后
传播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新鲜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滞后这一缺陷更加突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②互动性不足
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与交流热点新闻与话题提供了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与受众缺乏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受众没有反馈渠道,广播、电视缺少相应的互动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不足。
③创新性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缺少了创新的构思和内容,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还是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及形式单一化,存在非常严重的媒体同质化现象。同时,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受众感觉味同嚼蜡,很容易造成受众疏离的情况。
(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①坚持应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创新的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终端的用户需求。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服务。
②坚持内容为主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坚守自身本质,以内容为主,强化新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要求一定要新颖,要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改变传统会议活动报道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拓展新闻的广度,并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时政新闻,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③坚持多屏互动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积极创建出新闻媒体的融合机制,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终端需求选择针对性的素材,整合加工之后传播给不同渠道的用户,实现同一个新闻不同平台和不同维度的传播。此外,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播出之前,提前给受众提供话题,引导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其中,实现多屏互动的效果,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④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综合性新闻人才,同时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培训采编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精彩评论